关于因果的学习思考
论因果
就人类的观察而言,都存在一个由浅及深的过程,类似不论东西方,早期的哲学普遍的以唯心论作为主要基点,原因不外乎在人与世界的这个联系中,人天然的处在人的出发点上,这个理由是成立的,但这是原因之一,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人最初认识到的世界都是浅薄的,在自己简单的知识中,只能以人的行为来解释自然,这个原因也是成立的,而要再究其原因,难免又回到第一层原因,此时的二者是相互印证的,二者均成立的情况下一个逻辑闭环由此产生,自然而然我的解释是接近真相的。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将原本的哲学问题的战场从人的立场和世界的立场拉了回来,开始强调起了联系,他的劳动价值体系与所谓的人的活动便是此方面的发展,从辩证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往往会站在否定的立场,如果以单纯的人来发展,外在物质规律存在于人的内心吗?物质会以某种人的想法做出响应吗?又以单纯的世界的角度来发展,世界在脱离了人之后,世界必然存在,但哲学还具备价值吗?没有人的世界未必需要以哲学的方式来理解,正负电子之间的吸引排斥是以哲学的方式来运作吗?因此马克思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把问题从经院拉回到了现实,也将哲学的权柄赋予了科学。
就包括哲学的任何学科而言,其不过是以一些公理来发展推论,再用结推论来印证公理的行为;人类的任何认知都始于最初的直接认识,但我们并不能说是先有公理后有推论,因为推论和公理一样也需要广泛的实践来论证,而同样的真理必然永存,公理和推论都是其中的部分,那么同样的如果我们最初的探知手段不同,得到的公理也不会相同,因此所谓的先因再果是人的判断,而时间的概念更是始于空间膨胀,我们可以说再没有时间,没有运动的宇宙时期没有真理存在吗?其结果是无法校验的,但我们站在纯粹的逻辑的角度,时间都不存在,什么也都不在发展,没有参照点,自然也谈不上先后。
我并不是打算去讨论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只是站在蛋的视角必然是先有了鸡,站在鸡的视角先有了蛋,但对于我们人而言,我们只需要知道,鸡和蛋是统一的,有鸡就有了蛋,有蛋就有了鸡。
真理的存在是由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仿佛都存在一种规律,而在长期的观察中我们并不能证明是否有一条绝对的规律被允许成为一切规律的开始,原因在于真理的唯一性,而当存在这样一条规律时,其他的规律都不足以被称之为真理,那么又有问题,凭什么真理只能唯一,我们站在实践的立场上,当我们去做某一实验时,其结果永远不会出现两个相悖的结果,如挑选一个苹果,它既是坏了的,又是好的,又有人讲薛定谔的猫,其讲的也是波的特性,在探测时他必然出现一个结果,那么这个结果就是得到的道理。接着询问,为什么探测必然有结果呢?我们又开始说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遵循一个道理,那么我们说这个东西是自洽的,再经过实践,证明了它的存在,那么他将无限接近真理。
对人而言是这样的,但对于宇宙又或者是这个物质世界而言,真理的存在不足以讨论,因为他们本身不需要真理,所谓规律只是人所认为的一种关系,对它们而言,真理也只不过是诸多因素导致的一种必然结果,原因在于实际的存在,就评判规则而言,它只能是一个状态,如同一个数,只能是一,又或者是二,总归会精确到一个数,永远不可能既是一又是二,如果有一个它既是一又是二,结果就是这个世界完了,我们永远不能得到真实,因为它的既是又是,则使得它的因既是又是,它的果既是又是,无限发展下去,这个世界也会表现出既是又是的一面,很遗憾,我们的世界是真实的,逻辑因此而存在,存在也可以被证明。
综上所属,不外乎以下几点:
- 在逻辑上,因果间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前后,判断先后需要基准点的参与。
- 因果的单方面考察并无意义,就人而言,应当考虑其发生的过程与之间联系。
- 最根本的因果之间应当相互验证,其原因在于人的局限。
就一切问题而言,必然有其来源与导向,就一切认识而言必然有其来龙去脉,解决问题时因思其根本,此之谓“格物”,而识得其联系,通晓其中的道理,此之谓“致知”,古人讲述道理已经充足了,而要想再发展,就只能再钻研,直到探无可探,论无可论的地步,此时我们才能说对一个事物又或者说是道理有了充足的认识,而那个情况下,就不再是单纯的依赖实践了,必然需要逻辑作为支撑,因为机械的唯物,难免重新陷入其表象,不得真谛。